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及中国能源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巨大矛盾,使节能问题得到了空前重视,尤其是建筑这一能耗占全国总能耗三分之一的产业更受到了极大关注。电梯作为现代建筑必备的垂直交通工具之一,虽其能耗一般只占建筑总能耗的3%至8%,但电梯能耗具有高度的节能潜力与改善空间这一优势,已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认可。近日,TUV南德意志集团(以下简称“TUV SUD”)工业部的相关技术专家,就德国工程师协会制定的 VDI 4707 和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25745 涉及的电梯、电梯部件、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的能效认证做了简析。
近年来各种国际组织针对电梯制造相继出台了不同的能效标准,其中以 VDI 4707 **部分(整机) 和 第二部分(零部件),ISO 25745-1、ISO/DIS 25745- 2 和 ISO/DIS 25745-3 等最为重要。作为能效标准它们针对不同的产品又各有侧重。其中,VDI 4707 **部分和第二部分能效标准建立和提供了电梯及零部件的能效评估和分级的方法和程序,为电梯及部件的待机需求和运行需求的确定提供了计算基准,该标准适用于 EN81 所定义的客梯、货梯及其部件,也可适用于类似的升降机。以2013年10月发行的 VDI 4707 的第二部分(电梯部件能效标准)为例,它针对可完全用工作模式P0, S0, S1, S2描述的部件;也适用于需要进一步数据描述的部件。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25745 适用于所有新的、在用的、或者更新改造后的电梯、自动扶梯以及提升高度至多8m的倾斜自动人行道,与长度可达60m的水平自动人行道。其于2012年10月发行的能效标准ISO 25745-1,和2014年最新发行的 ISO/DIS 25745- 2、ISO/DIS 25745-3,提供了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实际能耗的测量方法。以及对使用中的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进行定期能耗验证检查的方法。
以上三组能效标准是可以涵盖不同的电梯、扶梯以及各部件运行的标准,三者涉及范围广泛,标准水平权威。而目前TUV南德具有根据以上各项能效标准做出检测的能力,可根据以上各种标准,为客户的单台或系列电、扶梯以及部件进行能效测试认证服务。通过相应检测必将为客户产品在国内以及出口市场上提供帮助,同时也使客户的产品在国内市场同类型产品的的竞争中赢得更大的优势。
[查看详情]电梯运行频率较高,运行时间较长,属于建筑工程中能耗较高的机电设备。当前,能源问题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节能降耗问题备受社会关注。
电梯运行频率较高,运行时间较长,属于建筑工程中能耗较高的机电设备。当前,能源问题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节能降耗问题备受社会关注。为提高电梯节能效果,在电梯系统中应用电梯节能系统。在分析电梯节能控制系统重要性的基础上,从建筑电梯传动部分、操纵控制方式与能量回馈等方面对电梯节能及其控制进行研究。
电梯节能控制系统重要性研究
社会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高层建筑与超高层建筑投入应用,为电梯企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电梯属于高层及超高层建筑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运行频率高,运行时间长,能耗高。目前,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为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府提出节能减排措施,要求各行业采取措施降低能耗。电梯属于建筑中重要的能耗设施,属于节能降耗的重要对象。相对发达国家,我国能耗较大,能源利用率较低,应用电梯节能控制系统,可以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电梯能耗,实现节能降耗目标,其经济意义及社会意义重大。
电梯节能系统中节能技术的应用研究
2.1.电梯传动部分节能技术
提高电梯机械传动效率,是实现电梯节能的关键。当前,在电梯电动机运行过程中,其额定转速相对较高,输出转矩相对较小,需要通过减速机构进行转速较低,提高转矩方可驱动曳引轮,并没有直接对曳引轮进行驱动控制。目前高层建筑电梯多采取蜗轮蜗杆式传动方式,其传动方式在应用中传动效率较低,为实现电梯节能,需要提高电梯传动效率,具体技术措施如下:
2.1.1.永磁同步无齿轮驱动技术
同步无齿轮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电梯驱动技术的变革,将电动机轴与曳引轮综合应用,将电梯传动效率由原来的60%提升到85%以上,其传动效率较高。永磁同步无齿轮驱动技术在电梯驱动中的应用,表现出重量轻、振动轻、体积小等优势。
2.1.2.行星齿轮驱动技术
行星齿轮驱动技术其传动效率优势十分突出,**传动效率可以达到90%。应用行星齿轮驱动技术取代蜗轮蜗杆传动方式,其加工处理较为复杂,整体成本较高,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及推广。
2.1.3.同步行星齿轮驱动技术
同步行星齿轮驱动技术综合了永磁同步无齿轮驱动技术及行星齿轮驱动技术的优势,在普通中低速电梯中应用同步行星齿轮驱动技术,可以实现1:1曳引比,从而减少了曳引钢丝绳瓦弯折,延长钢丝绳应用寿命。然而同步行星齿轮驱动技术在应用中对电梯运行性能提升不大,且造价较高,影响了其应用推广。
2.2.在电梯操纵控制方式上的节能技术
在进行电梯节能系统控制时,需要合理调配电梯运行方式,以降低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在电梯操纵方式上,主要包括并联控制方式、梯群程序控制方式与梯群智能控制三种方式。
2.2.1.并联控制方式
在电梯运行中采取并联控制方式,多适用于电梯数量为两台或三台的情况,共用层部分站外设置召唤按钮,这种控制方式下的电梯本身具备集选功能。选择应用并联控制方式,其优势表现在以下方面:在没有电梯运行任务时,其所控制的电梯,其中有一台停在基站,一台停靠于预设楼层,为自由梯;在出现电梯运行任务时,位于基站的电梯会向上运行,另一台电梯则自动下降到基站;基站外楼层发出电梯召唤指令后,自由梯前往制定楼层,如楼层信号与自由梯运行方向相反,则由基站电梯前往。通过这种控制方式,提高电梯运行效率。
2.2.2.梯群程序控制电梯方式
梯群程序控制电梯方式是依靠微机进行多台并列电梯控制与统一调度,集中排列多台电梯,共用召唤按钮,依据所设定的程序进行电梯控制及调度。
2.2.3.梯群智能控制方式
梯群智能控制方式智能化水平较高,可以进行数据采集、交换及存储,并在数据获取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其控制方式下,可以对电梯运行状态进行显示,能够及时发现电梯运行中存在问题并解决。智能控制方式应用计算机技术,编制出**运行方式,能够有效节约电梯运行时间,降低电梯能耗。
2.3.能量回馈中节能技术分析
能量回馈属于电梯节能的重要方式,在电梯运行中安装能量回馈装置以实现节能目标。在电梯运行中采取能量回馈技术,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能量回馈技术中采取PWM脉宽调制技术,可以有效抑制电梯在运行中所产生的高次谐波;能量回馈技术中采取微处理器,可以提高电梯运行速率、电梯运行稳定性及精度;设置电抗器及噪音滤波器,提高电梯运行环境舒适感,节电效果较好;电梯能量回馈技术的应用,其能量转换率在97%以上,电梯节能效率在15%-40%范围内; 应用电梯能量回馈技术,进行电梯产生能力回收再利用,在提高电梯节能环保的基础上,降低系统发热量,降低电梯维护频率,延长电梯应用寿命。深入研究电梯节能系统及其控制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电梯传动效率,优化电梯运行时间,降低电梯能耗,实现电梯运行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电梯属于建筑工程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其运行频率高,运行时间长,能耗较大。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响应节能减排号召,需要对建筑电梯进行节能降耗处理。电梯节能控制系统应用,可以降低电梯能耗,实现电梯运行综合效益。重点从电梯传动部分、操纵控制方式与能量回馈三个方面对电梯节能系统及其控制进行分析。实践证明,提高电梯传动效率,优化电梯操纵控制方式,应用能量回馈技术,能够有效降低电梯能耗,实现节能目的。
[查看详情]内容提要:为全面反映2014年南京市电梯安全进展, 促进企业与相关方落实电梯安全责任,增强社会电梯安全意识,科学指导电梯安全工作,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编制发布电梯安全白皮书。
为全面反映2014年南京市电梯安全进展, 促进企业与相关方落实电梯安全责任,增强社会电梯安全意识,科学指导电梯安全工作,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编制发布电梯安全白皮书。
(一)强化综合治理。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和省质监局部署,南京市质监局组织开展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全面开展电梯安全风险大排查,重点突出管理薄弱的“无物管、无维保、无维修资金”的电梯和设备薄弱的老旧电梯,督促有关单位消除风险和隐患。
(二)打造96333品牌。加强电梯救援人员培训,提高责任意识和安全救援能力。加强96333平台建设,强化96333平台与监察库、检验系统间的融合,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
(三)强化一线监察。坚持依法治特,落实区安全监察机构电梯使用安全属地管理责任,督促对公众聚集、投诉举报率较高的重点场所电梯开展现场安全监察,发挥检验检测机构技术支持作用开展检查和测试,定期通报监督检查情况。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对监督检查发现的超期未检、维保资源条件不符合许可要求、应急救援不及时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格依法查处。
(四)落实主体责任。深入宣贯《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条例》《南京市电梯安全条例》,提高电梯安全水平,促进全社会关注电梯安全,发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电梯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继续对全市电梯维保单位的监督检查,对无星、困人故障率较高、监督检查情况差的维保单位,实施重点监督检查。引导维保单位加强人员培训,不断提高维保质量水平。
(五)深化诚信管理。加强与招标、住建部门的配合,推动扩大星级评定结果采信范围,完善分类管理的奖惩激励机制,从源头提高进入南京市场的电梯维保服务质量。进一步强化电梯维保单位黑名单制度,完善质量信用档案管理。
(六)推行责任保险。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专业经营”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推行电梯责任保险,充分发挥保险事前防范和事后补偿功能,力争全市2015年公共场所电梯参保率达到80%以上,推进电梯安全责任落实。
一、基本状况
(一)数量及分布
截至2014年底,全市拥有各类在用电梯55941台。按设备类别分,乘客电梯45399台,载货电梯3679台,自动扶梯4540台,自动人行道432台,液压电梯158台,杂物电梯1733台。2014年全市新增电梯8337台。近四年来,全市电梯数量年均增长超过15%,2014年增长16.34%。
全市电梯数量区域分布较为平均,其中江宁、浦口、鼓楼区电梯数量位列全市前三,占比43.76%,江宁区电梯突破一万台。
(二)制造、安装、维保、使用单位及人员
截至2014年底,全市电梯制造单位2家,安装单位383家,维修保养单位127家,使用单位6667家。全市共有电梯作业人员持证数量14171人。
(三)安全状况
2014年全年未发生统计电梯安全责任事故,全市电梯安全状况继续保持平稳态势。
困人故障指电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使用、管理、维保以及不可抗力等原因,发生停运并导致乘客被困于轿厢的现象。2014年,南京市96333电梯应急处置中心共处置电梯困人故障6708起,其中乘客电梯困人故障6365起。在乘客电梯困人故障中,按使用场所性质分,住宅楼发生困人故障最多,共计4322起,占67.9%。按电梯投入使用年限分,投用11~15年乘客电梯月均困人率**,为2.2%。发生电梯困人故障的主要原因为:门系统故障占26.6%;漏水等原因占24.9%;停电、使用不当等原因占18.8%;控制系统故障占16%。
2014年,全市在用电梯中检验结论判定为不合格的电梯438台,经检验发现存在问题的电梯2955台。电梯检验发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井道及相关设备,如底坑有渗水或积水,轿厢地坎与井道壁距离超标,井道照明不符合要求等;机房及相关设备,如机房内有水管等无关设施;轿厢与对重,如紧急照明或报警装置失效。
电梯安全行政处罚典型案例
一、江苏润恒物流发展有限公司未配备持证安全管理员
2014年3月,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江宁分局接到市民投诉,反映江苏润恒物流发展有限公司使用的电梯涉嫌未按照国家规定配备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经现场调查,该公司无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该公司在接到要求其责令整改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后仍逾期不改,其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第三十六条之规定, 依据该法第八十六条**项之规定,责令使用单位改正并罚款2万元。
二、 高淳区艺嘉汇餐饮有限公司电梯未办理使用登记证
2014年4月,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高淳分局执法人员在对高淳区艺嘉汇餐饮有限公司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该公司擅自将未办理使用登记的电梯投入使用,且在责令整改后仍逾期不改,其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第三十三条之规定,依据该法第八十三条**项之规定,责令使用单位改正并罚款1万元。
二、2014年电梯安全监察主要工作
(一)圆满完成青奥会、“12·13”公祭日电梯安全保障任务
为保障2014年南京青奥会,南京市质监局将电梯安全监察列为全年中心任务,集中全市质监系统人力、物力解决保障困难,组织电梯维保、使用、制造单位及安全监察机构对列入重点保障的3600多台电梯,开展了3轮以上的隐患排查;充分发挥检验机构作用。组织中国特检院、江苏省特检院和南京市特检院抽调技术骨干对重点场馆的电梯进行保障性检验,涉及46家使用单位、876台电梯,完成16312个检测项目的检验,动用119吨砝码进行安全性能试验。赛事期间构筑了市局、分局两级安全保障指挥体系,组建723人的赛事应急值守救援团队,24小时驻守63个比赛场馆、青奥村及接待酒店,做到定人、定位、定岗、定责。创新保障监管新模式,在全国同行率先启用数字单兵远程安全监控系统,组建专家应急团队现场指导。实现“核心区”“重点区”不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外围区”不发生较大特种设备事故,全市不出现有影响的特种设备负面事件的青奥会保障目标。
开展“12·13”公祭日安全保障,制定特种设备安全保障专项方案,选派检验技术人员及特聘专家参与保障任务,督查、协调、指导分局保障工作,江苏省特检院和南京市特检院组织技术骨干力量对重点保障场所32台电梯开展了保障性检验。
(二)96333电梯应急处置中心稳定运行
2014年,96333累计接处电话32268次,处置电梯困人故障6708起,解救被困人员10180人,接受故障投诉789起。平均每天接处电话88次、处置困人故障18起,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平均用时11.03分钟,比国家规定的30分钟缩短近19分钟。96333发挥“快速援救”“监控预警”和“综合监管”三大功能,有效提升电梯应急管理水平,有力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乘梯安全。国家质检总局于2014年9月在南京召开全国中心城市电梯应急平台建设现场会,推广南京模式和做法。
(三)12365举报投诉中心妥善处理电梯举报投诉
2014年,12365共受理特种设备类举报投诉641件,其中电梯类举报投诉513件。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①电梯运行过程中掉层;②电梯使用单位未张贴警示标志牌和安全检验合格标志;③电梯维保单位维修不及时;④电梯困人;⑤电梯超期未检;⑥电梯长时间不关门。12365举报投诉中心认真对待每一件工单,切实做好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四)强化监督检查与行政处罚
南京市质监局组织对全市127家电梯维保单位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检查2013年度电梯复检率较高、监督检查分数较低、问题较多或96333电梯困人故障率较高的维保单位。检查共发现各类问题482条,对2家维保单位立案查处;全市质监部门共办理电梯类行政处罚案件32件。涉及电梯维保单位的11件,其中,维保单位未按照安全技术规范要求进行维护保养占63.6%;涉及电梯使用单位的20件,其中,使用单位使用超期未检电梯占65.0%。
(五)全面提升电梯安全综合监管能力
2014年,南京市质监局开展电梯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宣贯,组织广场咨询、社区服务活动147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万余份,接受群众咨询5000余人次。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安全监督,对现有监管模式予以补充,探索建立社会监管模式,发挥已聘100名电梯安全义务监督员参与安全监察作用,协助配合开展各项安全监察工作。
持续组织开展电梯维护保养单位星级评价,结合监督检查和96333监管数据,树立维保诚信质量品牌,不断提高电梯安全管理水平。评出五星级3家,四星级5家,三星级46家,二星级65家,其中五星级电梯维修保养单位占全省27.3%。
加强部门联动,连续四年配合市住建部门开展老旧住宅电梯专项整治,完成电梯安全评价408台;联合住建、发改、规划等部门,加强物业责任落实,严格源头质量把关,初步建立各部门协调配合、信息共享、齐抓共管的综合监管协作机制。
(来源:南京晨报)
[查看详情]“首负责任”是出于及时救助电梯事故受害者的考虑,由处于电梯安全链条上龙头的使用管理人,开启电梯事故的责任链条,从而减少事后责任主体之间的推诿,以形成事前有预防、事中有监管、事后有保障的完整安全链。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电梯数量增长迅速,日益成为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运输工具,与此相关的电梯安全问题亦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公共安全热点问题。但近年来各地仍频繁发生电梯安全事故,不断暴露出电梯安全治理中的问题与弊端。从根本上而言,我国电梯安全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原因在于电梯安全责任的悬空,以及失效的责任机制所带来的电梯安全相关主体积极性的抑制。要有效破解电梯安全治理的这一症结,必须加快构建电梯安全的“首负责任”制度,开启电梯安全责任追究的链条。通过落实电梯安全主体责任,激发电梯安全治理相关主体的积极性,从而完善电梯安全的综合治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此建议:
一、将“首负责任”作为共同治理模式在电梯使用安全中的制度载体,实现电梯安全治理结构的优化
“首负责任”的制度内核在于,当电梯发生事故或故障造成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时,由电梯使用管理人对受害者承担**赔付责任,及时救治、安置伤亡人员,并垫付相关费用。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体系中,对电梯侵权事件的规范集中体现在《侵权责任法》第41条、《特种设备安全法》第2条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3条规定中。根据这些规定,因电梯本身的缺陷造成事故伤害时,使用管理人承担**赔付责任后,可以依法对造成电梯事故伤害的生产企业、设计企业、安装企业、维保企业和检验单位进行追偿。因此,“首负责任”不是唯一责任,并不意味着使用管理人单独为事故承担责任。使用管理人先行赔偿后,经事故责任认定属于其他单位责任的,使用管理人有权向其他单位追偿。此外,从法理上而言,受害人也可依法直接向其他责任方要求赔偿。
“首负责任”不是过错责任。根据我国现行民事法律和侵权责任法,归责原则包括过错责任、严格责任和公平责任。所谓过错责任,是指行为人因为主观上的过失致使产品存在缺陷,从而给消费者造成侵害而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首负责任”并不是此种意义上的过错责任,而是出于及时救助电梯事故受害者的考虑,由处于电梯安全链条上龙头的使用管理人,开启电梯事故的责任链条,从而减少事后责任主体之间的推诿,以形成事前有预防、事中有监管、事后有保障的完整安全链。之所以主张由使用管理人承担“首负责任”,是因为受害人(业主)与使用管理人之间构成消费服务关系,根据合同相对性原理,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0条规定的“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服务者要求赔偿”,电梯事故发生后,受害人可向使用管理人主张赔偿责任。
“首负责任”不是最终责任。“首负责任”实质上是对电梯事故连带责任的具体化,实现消费者权利救济的及时化,与《侵权责任法》第13条规定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部分或全部连带责任人承担责任”立法原则相契合。根据侵权责任理论,连带责任不能与最终责任相提并论,“首负责任”也并不意味着最终责任的承担。使用管理人在承担首负责任后,可以依法向造成电梯缺陷的生产厂商或电梯维保单位行使追偿权。
从本质上而言,“首负责任”体现了对电梯安全使用的共同治理,打破了原有电梯安全治理的单一结构。在电梯生产主体、安装主体、维保主体和检验主体的基础上,引入了与电梯使用安全存在最大利益关系的使用管理主体。使用管理者因为要先承担救援、赔付责任,将会有极强的激励通过购买保险、选择高质量的维保服务等方式,降低自身履责的风险;维保企业则会切实负起维护保养的责任,同时通过购买保险等方式监督安装企业;安装企业又会监督生产企业,从而形成严密的责任链条。除此之外,在引入电梯安全责任保险制度的情形下,基于保险赔付的成本考虑,保险公司也会主动地参与到电梯安全治理中。因此,在电梯安全治理中确立“首负责任”制度,将有利于激活更多的治理主体、汇聚更多的治理力量、整合更多的治理资源,实现电梯安全治理效益的最大化。
二、通过“首负责任”制度实现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目标,强化对电梯使用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
现代化的市场经济法治体系以维护消费者权益为首要目标,“首负责任”正是基于这一价值目标进行的制度设计。当电梯发生使用安全事故时,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对受伤害的消费者进行及时的救助。明确施救主体的首负责任,开启消费者维权的责任链条,能够**时间实现对消费者权益的救助,彰显消费者本位的人本主义法治精神。
电梯产品的特性决定了电梯的所有权、使用权、使用管理权、技术管理权(维修、保养、检验)往往由不同的主体来行使,因而电梯事故责任链条常常涉及生产者、使用者、管理者以及维保单位等。如果不明确责任的主次,必然导致各主体之间互相推诿,出现责任主体悬空的困境。**责任者的确立,可以在电梯安全各环节中构建起明细的权责体系,使每一环节都必须对下一环节负责,对上一环节把关。根据《侵权责任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安全法》、《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生产单位应当对电梯本身的产品缺陷等问题导致的安全事故承担责任,电梯维保单位应当对电梯的安全性能承担责任,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对电梯的使用安全承担责任,可见不同主体从不同角度和环节对电梯安全承担责任。建立“首负责任”制度能够有效地倒逼使用管理单位加强电梯日常的维保管理,挑选资质更好的维保公司,为电梯日常维护保养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同时,使用管理单位在“首负责任”的约束下,也会更加自觉地担负起监督维保的责任,从而提升物业管理的整体水平。
来自广州的一组数据显示,自广州电梯试点改革实行“首负责任”制度以来,全市电梯确权率达100%,投保率达80%。在“首负责任”制度下所形成的电梯安全责任链条的约束下,使用管理单位往往会在电梯事故处理中主动进行协调,以最快的速度将伤者送往医院救治,快速通知电梯维保单位抵达现场,告知保险公司尽快进行启动赔付程序,从而悄然化解了大量电梯安全事故所导致的公共安全危机事件,这是对“首负责任”制度提升电梯安全治理水平的生动诠释。
三、通过引入保险制度,构建与“首负责任”并行的电梯使用侵权赔偿的分担机制
“首负责任”并不是孤立的条款,也非单一化的制度,而应是与保险并行的电梯使用安全责任制度。通过引入“赔不起还有保险”这一比较成熟、国际社会普遍采用的风险分担机制,综合考虑了责任主体的赔付能力。广东最早试点明确使用管理者在电梯事故中“首负责任”的两个城市(深圳和东莞)都引入了保险机制。东莞规定电梯的“使用权者”可以借助保险公司来转嫁风险:每部电梯每月只需5元钱(60元/年),就可以享受每台电梯每次事故**达300万元的赔偿。建立以“使用权者”为参保主体,电梯生产企业、维保单位和检验技术机构等多方主体参与的电梯安全责任保险机制,能够形成有效保障消费者权益的电梯安全风险救助机制。此外,政府可向参保企业提供一定的保费补贴等经费补助。因此,“首负责任”分担了相关责任主体的救助赔付压力。
同时,专业保险公司的引入既能够提供及时的侵权赔偿,还能够对投保人责任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约束。通过浮动的费率机制管理投保人的风险评估所确定的保费,并监督相应的保费赔付条款遵守情况等,对投保人责任行为形成有效的激励与约束,从而对投保人的责任风险进行动态的有效管理,促进相关责任主体积极履行法定义务。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查看详情]2015年1月31日,记者从全国首届电梯安装工职业技能竞赛技术委员会第六次工作会议获悉,代表国内电梯工行业技能**水平的全国总决赛,将于5月在重庆能源职业学院举行。目前,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进行。
实操考试**引入监控系统
据了解,此次全国总决赛,选手除了在校大学生外,还囊括全国知名电梯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以及品牌电梯安装维保人员,届时,全国、包括港澳台电梯行业80~100支参赛队,240~320名参赛选手和领队将聚首能源,“论剑”能源,现场一决高下。
值得一提的是,电梯的广泛应用事关千家万户,特别是电梯安全事故,更是备受社会关注。
对此,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电梯行业分中心主任李增健表示,从事电梯安装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电梯使用的安全可靠性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此次的全国总决赛,既是全面贯彻《电梯安装工》国家职业标准,又为行业企业搭建技能工人成长的绿色通道,形成比拼技术的浓烈氛围,促进职教改革与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
据了解,此次全国总决赛,将由理论考试、三维虚拟模拟电梯安装、实际操作三个模块。操作技能所用电梯及现场设备型号及相关图纸、竞赛项目内容均提前40天在网上公示。
本届竞赛实操考试**引入监控系统,全程同步摄像、录音并现场直播。督导、领队和观摩等人员可在赛场外同时观看竞赛实况,包括裁判打分过程。
以赛促教提升学子核心竞争力
随着高层建筑的日益增加,电梯安全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命安全。但从全国各地来看,电梯事故频发,电梯安全一直处在风口浪尖。
那么,对于山城重庆而言,电梯安全就更加备受市民关注。
作为西南地区**从事培养电梯专业高技能人才的教育基地,重庆能源职业学院电梯学院,也将在主场“迎战”全国总决赛,以此展示能源学子的过硬实力。
据该校电梯学院执行院长司良群透露,承办全国首届电梯安装工职业技能竞赛,是学校与行业、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办出特色、办出质量的重要举措和实际行动,也是实施“两个无缝对接”工程的重大活动,更是向行业企业展现学院“准军事化” 管理成果,以及学生综合素质过硬的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电梯学院与世界500强跨国企业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深度融合,充分利用校企双方优势,完全按照行业、企业、岗位要求对学生进行培养,专业建设、教学模式、教育管理都以国际、欧美现代化模式为主导,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就业。
两会前夕,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梅克保,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罗双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汤万金做客人民日报、人民网两会全媒体访谈栏目“两会e客厅”,探讨质量安全与检查的相关话题。
针对乳制品进出口的监管,是质检部门的一个重点。梅克保解释道,“三鹿奶粉”事件出现以后,质检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从严监管举措。一是完善准入程序和条件。特别是对各个国家要进入中国市场的乳制品进行充分考察和风险评估,严格按照准入条件来进行筛选。二是加大监督抽查力度。对乳制品进行监督抽查,出现问题的,该退货的退货,该取缔的取缔,该销毁的销毁。三是要求每批进口乳品必须有出口国政府主管部门签发的卫生证书。四是对进口商、出口商和代理商实施备案管理,保证出现了问题可追溯、可追究。
梅克保指出,质检总局党组经研究决定今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一次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一个就是对电梯进行普查,特别是对那些“三无电梯”(无物管、无维保、无维修资金),要普遍建立档案,实行责任制。还有一项工作,就是成立“96333”电梯应急救援中心,中等以上的城市都要普及。人民网记者黄玉琦本报记者周帙恒
[查看详情]